2018年,花钱买一台电动汽车,被称为“钱多”,花钱买一台蔚来牌电动汽车,被称为“人傻钱多”。
三年过去了,蔚来演进成了中国智能电动汽车旗手,全球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头部公司。不仅如此,身边还多了小鹏和理想两位竞争队友。曾经被预言最快明年关门歇业的“电动三惨”,摇身一变成为领跑时代赛道的“电动三爽”。
2021年过去了,但蔚来、小鹏和理想的故事,才刚刚开始。
蔚来:现金流充裕,实现运营闭环
在已经诞生和消亡的汽车品牌中,从来没有第二家公司的用户,比蔚来车主更信仰程度更高。
锚定豪华,打动中产,高举高打,自上而下,车只是生活方式的入场券,从“对标BBA”到“打造NBA”,以运营用户为核心工作任务的蔚来,从来没说自己是一家汽车公司,却比任何一家汽车公司都懂得如何卖车。
今年是蔚来成立的第七年,回顾过往,蔚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:2015年至2016年,以高性能超级跑车制造商的角色进军电动车行业;2017年至2020年,前后发布ES8、ES6和EC6三款高端电动SUV,完成对中高端市场的初步占领;2021年发布基于全新平台的旗舰轿车ET7和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3的中级轿车ET5。ET7负责完善产品矩阵,巩固品牌定位,ET5负责下沉市场腹地,助力销量攀升。
与理想、小鹏的技术路线一样,蔚来坚持全栈自研。
在三电核心技术上,成立全资子公司蔚然动力,负责新能源汽车整车以及动力域核心零部件技术的开发和生产,包括电机及管理系统、电控总成的生产、批发和销售以及相关配套服务。
在补能体系上,坚持“可充、可换、可升级”思路,搭建全场景化加电体系,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加电解决方案,用户只要在NIO App上发起需求,就会在换电站、充电车、充电桩中选择最优的加电方案,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补能。
蔚来打通换电体系后,推出全新车电分离销售模式——BaaS,电池即服务。以7万电池一次支出转换为980元月租金,分离所有权与使用权,所有权归属蔚来旗下电池资产管理公司,让用户享受电池技术升级红利的同时,减少一次性购车成本,降低二手车贬值风险。
截至2021年12月,蔚来在全国已累计建成换电站738座、超充站565座、超充桩3140根、目的地充电站604座、充电桩3348根,接入第三方充电桩超44万根。蔚来将在2022年春节前完成“五纵三横四大都市圈”高速换电网络建设。
2022年,蔚来将持续布局充换电服务网络,全国范围内计划拥有超过 1,300座换电站,6,000根超充桩,10,000根目的地充电桩,并打通超过30条目的地充电路线。
从智能电动汽车行业角度来说,BaaS是一个革命性创新产品。汽车从此不再是简单的商品,而是一项云服务。从蔚来自身角度来说,BaaS扩宽了用户覆盖扇面,加深了全使用周期与用户间的联结关系。
在自动驾驶上,蔚来从初期的英特尔Mobileye芯片切换至英伟达Orin芯片,加入激光雷达和800万像素摄像头,设定了全球智能电动汽车的硬件标准,符合高端车型定位。
保持节奏推出的新车是蔚来的A面,海底捞式高质量用户服务则是决定蔚来胜负的B面。许多电动汽车本身的瑕疵——如始终困扰用户的里程焦虑,不稳定的驾驶辅助表现,都被一揽子高水准服务巧妙化解。服务是蔚来的核心战场,也是区别于小鹏、理想的独门武器。
首先让用户在社区内,形成一套蔚来式价值观。随后让用户与蔚来产生情感共鸣,满足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。最后让用户把蔚来当作自家公司,建立共荣感。
线上NIO App与线下NIO House+NIO Space的双重结合,是用户与蔚来构建共荣感的三大渠道,实现了李斌曾提出的“分享快乐、共同成长”愿景。
线上App除订车,购买基础服务外,还是用户社交的重要场所。据公开数据,蔚来超过50%的新客户源于老客户推荐。
线下NIO House是用户的品牌圣殿,大多数布局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地段,集聚会、服务、娱乐、会议等多功能于一体,是用户们自我展现的最佳舞台。
线下NIO Space是蔚来品牌的微型触点,面积不大但数量多,借此达成销售网络的急速扩张和向三线城市的下沉。截止2021年12月,蔚来在中国建成蔚来中心32家和蔚来空间285家,覆盖城市132个,在挪威奥斯陆建成1个蔚来中心。
值得关注的是,2021年是蔚来全球化元年。继成功进入挪威市场后,2022年蔚来的产品与全体系服务将在德国、荷兰、瑞典、丹麦正式落地;2025年,将进入超过25个国家和地区。
在财务数据上,据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,蔚来总营收为98.053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116.6%,环比增长16.1%。汽车销售收入为86.368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102.4%,环比增长9.2%。
毛利方面,蔚来第三季度整车毛利率为18%,2021年第二季度为20.3%,2020年第三季度为14.5%。综合毛利率为20.3%,2021年第二季度为18.6%,2020年第三季度为12.9%。
研发费用方面,2021年第三季度研发费用为11.931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101.9%。增长原因是新产品、技术研发费用以及研发人员的增加。
在过去的三季度,蔚来研发的落地成果有很多:ET7以0.208的风阻系数位于全球量产车型第二名;发布75度三元铁锂电池包;发布全新升级的Aspen 3.0.0 车机系统。
明年,蔚来将交付包括ET7在内的三款基于NT2.0技术平台的新车型,有六款车型同时在售,NT2.0的三款车型将具备点到点的自动驾驶能力。
第三季度净亏损为8.353亿元人民币,同比下降20.2%,环比增长42.3%。除股权激励费用,调整后净亏损为5.697亿元人民币,同比下降42.9%,环比增长69.7%。截至2021年09月30日,蔚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、限制性货币资金和短期投资共计470亿元人民币。
理想:产品经理的胜利
一间公司,一个品牌,一位创始人,一台车。
销量从0到1万台,花了197天。从0到5万台,花了501天。到0到10万台,花了708天。
从创立的第一天开始,这家造车新势力就在不停地打破蔚来与小鹏曾经的记录:最快1万台累计交付,最快5万台累计交付,最快10万台累计交付……
它就是理想汽车,靠聚合三大特征——增程续航、多人家用、智能体验——于一体的理想ONE,硬生生从丰田汉兰达、大众途昂和别克昂科旗手中卡位30至35万元、六七座中大型SUV单一细分市场优势的新兴品牌。
截止到2021年12月份,理想ONE最新月销量为13485台,2021年累计销量为71025台,是细分市场中月销量和年销量的双料冠军。
和两位竞争队友相比,理想汽车起步迟,交付晚,产品单一。但凭借着创始人李想强大的“产品经理”特征和“消费电子+互联网”的团队属性,理想汽车走得比蔚来和小鹏更脚踏实地。
首款车型售价落位35万元,但后续产品弹药库充足的理想汽车,目标是通过定义家庭细分场景用车需求,制霸25至50万元价格区间细分市场。
与蔚来和小鹏的纯电技术路线不同,理想汽车是“增程式”的忠实拥趸。
增程式电动汽车,全称“Extended-Range Electric Vehicle”,做法是在纯电动汽车基础上,装备一个小型发动机“增程器”为电池充电,行驶时主要依靠发动机为电池提供动力,依靠电池驱动车辆行驶。
理想ONE不存在纯电动汽车常见的“里程焦虑”,在电池+55L油箱的合力下,实现总计1080公里续航,远超大部分纯燃油车的续航能力。
“增程式”技术路线曾广遭大众质疑其先进性,但理想汽车表示将在未来十年内坚持增程电动平台车型的更新换代。城市用电,长途烧油是燃油车切换到纯电动过程中的最佳解决方案。
在造车新势力最受关注的自动驾驶全栈自研与路线布局上,理想汽车的选择是计算中心化、硬件抽象化。
早期理想ONE受制于时间紧迫与量产压力,只得采用英特尔Mobileye Q4芯片。从2021款开始,理想ONE搭载国产公司地平线的“征程3”芯片。在2022年推出的全尺寸增程式智能SUV X01上,理想将使用英伟达Orin芯片。
未来,理想汽车的愿景是建立中央算力平台,实现中心计算化,把数据作为区域控制器,将数据在局部整合后,打包返回计算中心。
在传感器布置上,理想汽车ONE的硬件水平相对朴实,5个毫米波雷达,12个超声波雷达,5个摄像头。但硬件实力被软件潜力全面激发,实现了与蔚来和小鹏统计水平的NOA功能。2022年推出的新车X01将搭载128线激光雷达,补齐硬件功课。
融资历程上,理想汽车在2020年7月完成美股IPO上市后,又在今年8月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。
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表示,港股募资会聚焦三个方面:第一是电驱技术,包括下一代增程技术和快充技术;第二是自动驾驶能力,包括全栈自研 L2 + ADAS 和NOA 功能;第三是智能座舱。
财务数据上,理想汽车今年三季度营收77.8亿元,同比增长209.7%。净亏损2150万元,同比收窄79.9%。车辆销售收入73.9亿元,同比增长199.7%。截至2021年9月30日,理想汽车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、定期存款及短期投资总额为488.3亿元。
理想曾在2020年第四季度实现净利转正,单车净利为0.75万元,此后又进入亏损状态。
在营销体系上,截止11月30日,理想汽车在全国拥有直营售后服务中心和临时维修中心共162家。2021年的目标是200家,持续开拓三线城市。
小鹏:用普通名字,做不普通事
在“小鹏汽车”这个名字经受长期海量的质疑与吐槽后,何小鹏终于在2021年给出了正面回应:“不换。”
与还击同样振聋发聩的,还有小鹏汽车在2021年交出的夺目成绩单。
11月,小鹏总交付15613台,环比增长54%,同比增长270%,这是小鹏汽车连续第三个月实现单月销量破万。
其中P7交付7839台,环比增长30%;G3系列(含G3和G3i)交付5620台,环比增长54%;10月份刚开始交付的P5售出2154台。
今年前11个月,小鹏汽车总交付量为82,155台,同比上涨285%,压过理想和蔚来成为新势力品牌单月销量第一,并且有极大希望登顶年度总销量冠军宝座。
小鹏汽车的成功,是中国汽车公司首次在“智能”细分赛道战胜跨国车企。这背后,是何小鹏倡导的“做更懂中国的智能汽车”企业愿景的实现,更是全栈自研核心技术,广泛充电网络的自然结果。
在自动驾驶上,小鹏汽车是自研电子电气架构的忠实信徒。以中央网关为核心,联结自动驾驶、智能座舱两大域控制器,再深度聚合车身控制单元、整车控制器、电池管理系统等相关ECU,整车支持XPILOT 3.0自动驾驶以及Xmart OS智能座舱。
小鹏汽车力推的XPILOT 3.0被称为最懂中国道路情况的驾驶辅助系统,与XPILOT 2.5不同,3.0版本的硬件水平进步明显,主控芯片从Mobileye Q4转换为英伟达Xavier,动态算力与储备能力都上了新台阶。
在面向下一阶段的布局上,小鹏汽车坚定走上激光雷达之路,XPILOT 3.5配备包含2个激光雷达在内总计32个传感器,直接下放至第三款量产车型,定位紧凑纯电动轿车的小鹏P5,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第一家实现激光雷达量产搭载的车企。
小鹏汽车对市场的研判与蔚来高举高打、理想专注家用的路线有所差异,何小鹏认为中高端市场,即15至30万元是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里最大的细分市场,市场容量预测将从2020年的640万台增长到2025年的1010万台。如果2025年电动汽车的销量是420万台,那么中高端细分市场的销量将达到190万台。
因此,小鹏汽车在该价格区位内布下三台产品:智能电动5座SUV车型G3和G3i,满足初阶需求;智能电动四门轿车P7,普通版搭载XPILOT2.5,可升级XPILOT3.0,主打性能与智能双高要求的用户;智能电动家用轿车P5,支持最高阶的XPILOT3.5;智能电动旗舰SUV小鹏G9,X-EEA 3.0电子电气架构的首台新车,支持XPILOT 4.0,同时也是国内首款基于800V碳化硅平台的量产车型。
在融资进度上,继2020年完成美股IPO之后,小鹏汽车于今年7月7日在港交所上市,发行价165港元,总市值2842亿港元,是港股“智能汽车第一股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小鹏汽车采用了“双重主要上市”方式登陆港股,是三年内首例港、美双重上市的中概股。
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财报显示,小鹏汽车2021年第三季度总收入为57.2亿元,环比增长52.1%。净亏损为 15.95亿元,同比扩大 38.8%。
其中汽车销售收入为人民币54.6亿元,较2020年同期上升187.7%,较2021年第二季度上升52.3%。2021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14.4%。2020年同期为4.6%,2021年第二季度为11.9%。2021年第三季度汽车毛利率为13.6%。2020年同期为3.2%,2021年第二季度为11.0%。截至2021三季度末,小鹏汽车的现金储备规模达453.6亿元。
在渠道和基础设施方面,至2021年9月30日,小鹏汽车销售门店包括271间,覆盖95个城市。小鹏汽车品牌超级充电站扩展至439座,覆盖121个城市。
小鹏汽车在2021年明确了品牌定位从“智能汽车引领者”升级为“未来出行探索者”。何小鹏希望小鹏并不仅是一家造车公司,而是以智慧远见和科技实力,推动出行向更智能、更多维、更低碳的美好未来持续变革。
原创文章,作者:网易科技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zhifoo.cn/keji/1652.html